诸葛亮曾高度评价刘备,说他出身帝室,信义遍及四海,能够团结英雄,渴望贤才。这番话让刘备非常高兴,但如果你问曾与刘备交过手的吕布、袁绍、曹操,他们可能不会这么看待刘备。临终时,吕布甚至愤怒地骂道:“这小子最不讲信用!当年在辕门射戟的时候,他怎么能忘记?”吕布指责刘备不守信义,这种评价在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里都有记载。
袁绍也对刘备有过负面评价。他认为,官渡之战的关键转折点是刘备的部下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,而刘备自己却趁机逃走,这让袁绍军心动摇,形成了影响。关于刘备借荆州一事,学者们的看法不一,但刘备确实从曹操那里借了五万兵力去攻打袁术。可他在到达徐州后反而反叛,杀死了刺史车胄,且公开背叛。曹操不需要向刘备索回兵力,直接派兵收回了自己的兵马。刘备见曹操带领大军杀来,根本没有反抗,直接带领军队溃散。
在汉末的乱世中,讲信义往往难以生存。刘备、曹操、孙权这些枭雄,不仅擅长说谎,还能信口开河地引用《孙子兵法》来为自己的行事辩解:“兵者,诡道也。以利诱敌,以亲离敌,乃是兵家制胜之道。”
展开剩余75%至于人才的选用,曹操偏重能力,孙权看重门第,而刘备则是“来者不拒”,只要能帮助他成就事业,无论是讨厌的人,还是不信任的人,他都能给予高官厚禄。刘备在担任汉中王时,推荐了马超担任平西将军;当他登基称帝时,他推荐了许靖作为太傅。
虽然刘备并没有表现出对马超的厌恶,但对于许靖,刘备却直言不讳地表示轻蔑:“建安十九年,进围成都时,许靖降城投降,这让我对他很不满,因此没有任用他。”许靖与堂弟许劭在当时都颇有名气,许劭瞧不起许靖,甚至不认许靖为兄。许靖掌握过官员任命权,曾与周毖等人一起提拔过许多官员,这一行为甚至间接导致了董卓的暴行。许靖逃亡之后,依然没有改掉见风使舵的习惯,这让刘备非常反感。最终,经过法正的劝说,刘备才 reluctantly 任命许靖为太傅。出乎意料的是,许靖的任命为刘备带来了意外的好处,他在劝进刘备称帝的名单上,算是有一定分量的人物。
刘备不仅不喜欢许靖,对于刘巴和刘子初也没什么好感。刘备非常清楚,刘巴心里只有曹操,因此他不愿意让刘巴在自己这里混,宁可杀掉他,也不能让他跑去帮助曹操。刘巴心里也清楚这一点,因此始终保持低调,既不与刘备亲近,也不与其他人交往。虽然刘巴后来被刘备委以重任,接替法正担任尚书令,但两人始终没有真正的心心相印。刘巴的经济改革虽然短期内为刘备带来了财政收入,但最终却因剥削百姓而引起了民愤,反而给刘备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。
刘巴这种短视的经济手段,就像后来的金圆券一样,虽然一时能够积累财富,但却严重破坏了百姓的生活,造成了长远的危害。曹魏的大臣在看到这一现象时,倒是对刘巴表示了一定的尊敬。
至于马谡,刘备起初对他寄予厚望,但后来却对这个嘴巴能说会道的人失望透顶,甚至临终时特别嘱咐诸葛亮:“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,请你留心。”刘备一开始确实很器重马谡,把他带到西川,任命他为绵竹成都令,甚至让他担任了越隽太守。然而,马谡的空谈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差距,最终让刘备对他失去了信任。刘备最终明白,马谡根本不能胜任重任,但诸葛亮却对他另眼相待,一再提拔马谡,甚至在征战中将他作为先锋,这一做法让刘备的旧部大为不解。
让人不解的是,刘备讨厌的这三个人,许靖、刘巴和马谡,在诸葛亮眼中却颇受重用。许靖被任命为高官,刘巴虽心向曹操,却在刘备集团内也有一定贡献,马谡更是被诸葛亮视为未来的核心人才。这背后的原因,至今众说纷纭。有的人认为许靖是正直之人,刘备的任命合情合理;有的人则认为刘巴在经济上的能力救了刘备集团的财政困境;更有人认为诸葛亮提拔马谡是为了为刘备集团培养后备力量。
虽然各种解释都有道理,但我们也不得不思考:刘备和诸葛亮对许靖、刘巴、马谡的不同看法,哪个才更为准确?如果诸葛亮当时听从刘备的遗嘱,将马谡排除在外,那么他在祁山的失败是否还会发生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