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报记者 邢生祥
天刚蒙蒙亮,西部矿业锡铁山分公司矿工更衣室的灯已经亮起,一群年轻的矿山人换好下井装备,经过虹膜闸机,乘坐专用多功能车前往地下1000米处,开始一天的井下工作。
锡铁山分公司采矿副主任工程师高天宇就在其中,车厢昏暗的灯光下,他的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记满数据的笔记本,这是他常常带在身边的“老伙计”。

赵春青 绘
2015年,高天宇来到锡铁山分公司后,每天早晨下井就成了他的工作常态。那时,他还是个跟着老师傅跑现场的年轻技术员。采矿专业出身的他总带着一个磨破了边的笔记本,井壁的节理裂隙、采场的矿体走向,连淋水的流量他都一一记录。
“天天在几百米甚至1000多米的地下工作,来不得半点虚的。”这是高天宇常挂在嘴边的话。2020年负责“安全与强化开采技术”项目时,他连着半个月泡在井下,白天在采场测数据,晚上回办公室对着图纸熬到后半夜。
有一次,为了验证新开采参数,他在井下待了10多个小时,上来时脸上沾满矿粉,却举着笔记本开心地说:“数据对得上。”
锡铁山铅锌矿地底深处的巷道犹如蚂蚁洞,底角矿石向来难回收,回采损失率直接影响公司生产效益,这也成了高天宇立志要有突破的发力点。
高天宇和矿山部的年轻小伙子把近10年的采场数据翻了个遍,天天泡在采场实地勘察,光优化方案就改了好几版。最终通过优化采矿方法,多回收底角矿石5600吨,显著降低回采损失率,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635万元。
冬天的柴达木异常寒冷,锡铁山铅锌矿进风井巷的淋水一夜之间便会出现冰冻现象,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。高天宇看着结冰的井壁犯了愁:“能不能利用废旧巷道或者采空区,把地温用起来,对入风风流进行预热,解决冰冻现象。”他沿着巷道查看地温数据,让冷空气先在废旧巷道、采空区的地温里“暖一暖”再进入副井,解决了副井冬季结冰现象,每年可节省预热费用约374万元。
集团先进工作者、科技进步奖、联合创新奖……这些年,高天宇拿的奖能摆一桌子,可他最宝贝的还是那本早已磨损得不成样子、密密麻麻记满采矿数据的笔记本。
10年扎根戈壁深处,高天宇早已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采矿能手。“这里不仅是我工作的地方,更是我成长的家园。”当锡铁山浸没在夜色里,高天宇坐在办公桌前仔细整理着白天井下勘察的各项数据,手边的草稿纸上,下一个巷道的草图已有了雏形……
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